簡單地將斜發沸石與化肥拌混施于土壤,并不能降低肥料的揮發和淋洗損失的強度,特別是在降雨量大而集中的季節和地區或在串灌的水稻土中。此外,施用沸石、碳銨混合物仍要注意施肥的時間和用量,所以必須研制沸石制肥技術以提高抗損失的能力。 主要包括有機磷類、氨基甲酸酯類、擬除蟲菊酯類和真菌劑等。
1962年,世界各國相繼宣布停產和禁用有機氯和有機類等高毒性、高殘留性,非持久性因半衰期短、降解迅速和殘毒低等特點受到廣泛使用。然而,非持久性的大量使用也會導致其在土壤環境中聚積,當其在環境中的殘留劑量高于生物毒性閾值時,其將對原位非靶標生物產生高毒性風險,長期暴露于非持久性的人群容易出現激素分泌、免疫和系統等,甚至可能引發帕金森癥和阿爾茨海默癥。世紀90年代后,人工濕地在水處理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效使其逐漸被公認為是處理面源污染的“佳管理措施(BMPs)”之一。
斜發沸石對尿素的吸附與土壤相似,但是沸石和尿素制成沸石包膜尿素肥料,其淋溶強度遠低于尿素,而且沸石包膜阻礙土壤中尿酶與尿素直接接觸,減緩了尿素氮的轉化,延長了肥效,同時克服了在復混肥中直接摻尿素易潮解、能耗大和易損失的缺點。使其呈乳液或可遷移狀態,便于從土壤中去除。生物修復技術生物修復技術是指利用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吸收、降解和轉化土壤中污染物,使污染物濃度降低到國家標準限值。生物修復技術分為植物修復、動物修復、微生物修復等3類。
修復技術與物理、化學修復技術相比,具有成本低、二次污染少、綠色環保等特點,已成為當今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領域的研究熱點,并已應用于一些污染場地的實地修復。未來,要充分吸收國內外各種先進的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技術,加強技術集成和聯用。發揮各自優勢,注重設備的聯合集成。物理修復技術、化學修復技術和生物修復技術都有各自適用領域和優勢特征,工程實踐中應該發揮每種方法的優勢,聯合使用。”沸石是火山熔巖形成的一種架狀結構的鋁硅酸鹽礦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