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止血對戰創傷急救至關重要,其中止血帶止血一直作為戰場救治的首選方式。隨著戰場損傷形式的改變和止血觀念的發展,急救止血技術從物理止血向化學止血、生物止血轉變,現已有多種新型止血材料和止血方法被研發出來并獲得應用。新型急救止血技術以特殊止血物質—沸石為核心,具有迅速、方便、高效、不良反應小及預后好等特點,且適用于傳統止血手段效果不佳的情況(如內出血、凝血障礙等)。

一、急救止血觀念

目前,現場止血在強調“緊急”的同時,開始注重“精準”和“高能”,致力于提高傷者生存能力甚至快速恢復正常工作能力。新的急救止血觀念主要包括損傷控制、治療凝血障礙、康復歸隊。

(1)損傷控制。得益于緊急救治,戰場陣亡逐漸減少,但后續損傷控制不佳導致的傷死(diedofwound,DOW)卻不斷增多。研究表明,失血過多是戰創傷后并發癥多發的首要起因,包括近年頗受重視的致死三聯征(低體溫、酸中毒和創傷性凝血障礙)。據美軍統計,兩次對伊戰爭中有30%以上的DOW可避免(potentiallysurvivable),有效控制失血是影響預后的關鍵。

(2)治療凝血障礙。戰創傷導致大量失血的同時容易引起凝血功能障礙,增加出血控制難度。約38%的戰創傷都有不同程度的急性凝血障礙且需要輸血,平時創傷中也約有25%在后送前發生凝血障礙,而傳統止血技術對此無法奏效,能否治療凝血障礙成為新型止血劑的重要評價因素。

(3)康復歸隊。現代戰爭突出小作戰單元的特點使得每名軍人都有不可或缺性,降低戰時減員和縮短戰創傷愈合時間對失血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康復歸隊觀念致力于使輕傷士兵在自救后保持戰位,止血效果不受運動影響,確保生存能力和戰斗力。

二、沸石作為止血材料中的有效應用

沸石是一種具有“分子篩”特性的天然硅鋁酸鹽礦石。作為致聚劑的代表,其特點是在傷口處可選擇性地吸收血液中的水分子,而不吸收其他成分,致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濃縮;同時,吸水產熱能增強血小板的凝聚速度和凝聚能力,釋放的鈣離子可作為凝血反應的輔助因子,顯著提高大面積、嚴重戰創傷者的生存率。以沸石為有效成分的止血劑最早用于伊拉克戰場,其可應用于軀干、頭頸等部位,挽救了大量戰傷者生命。但是,沸石因其吸水大量放熱,極易灼傷組織,且呈粉末狀而難以用于大風環境。

我國軍事醫學科學院研制的“速效止血粉”(血盾)以沸石為有效成分,動物實驗和臨床研究顯示其平均止血時間為30s,其作用機制類似QuikClot○RCG,目前已正式列裝。針對醫用膠涂抹于傷口的給藥方式會導致止血膜不均勻、易破裂而發生再出血的情況,Jiang等設計了一種氣流輔助原位靜電紡絲裝置,可將α-氰基丙烯酸酯醫用膠原位電紡成微納米纖維,并在氣流導向下精確、均勻地沉積到傷口表面形成致密薄膜,動物實驗顯示將其應用于小型創口可在短時間內(2~20s)快速止血,大型創口可在1~2min內止血。李云龍等研究了不同離子交換的沸石在蛋白質環(proteincorona)形成前后的凝血時間,結果表明鈣離子交換的沸石具有較好的促凝血活性,其凝血時間約110s。當表面形成蛋白質環之后,材料的凝血時間進一步降低至10s左右,說明蛋白質環的形成可以大大提高沸石的促凝活性。利用這一納米材料-生物體系的相互作用,該團隊改變沸石材料原本的納米結構以及它的組成成分比例,研制成新型沸石止血劑,在提高止血效果的同時解決了沸石放熱灼傷組織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