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保護工作的發展包括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兩個方面,為了保證生態環境的健康發展,必須要同時做好這兩方面工作。在污染治理過程中土壤修復是重要的治理內容,也是污染治理的重要研究方法。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土壤修復技術研究發展趨勢。

1.?環境友好型發展趨勢

污染土壤修復技術應用中需要充分利用自然可再生資源,比如太陽能資源,提升土壤中微生物資源的修復能力,進而實現土壤的自我修復,這也是當前土壤污染修復的重要的方式和主要發展方向。如果耕地土壤受到污染,為了提升土壤的修復能力,需要對農作物生產中的外在元素進行消除,使土壤功能得到保障,防止造成二次污染的情況。因此相關部門需要提升無公害土壤修復技術的重視,加大資金以及人力等方面的投入,充分發揮土壤污染的修復優勢,并降低成本目標。在常規生物修復研究中,需要保證修復技術生物種類以及品種的合理性,針對不同土壤污染情況采取合理的修復方式,并將其作為污染土壤修復的重要研究方向。在這些技術的研究中,可以采用細胞工程、生物酶工程等多種工程技術方式,保證土壤修復效率,為污染土壤修復提供有利條件。

2.聯合土壤綜合修復發展趨勢

污染土壤中涉及到的污染物非常多,而且造成的污染類型也比較多,因此造成的污染程度不同。通過對當前土壤類型的分析可知,土壤種類多,性質以及生物結構不同,部分土壤的污染程度大,范圍廣,如果隨著土壤污染物滲透到水中,將使污染的范圍擴大,土壤修復難度也會加大。由此可知,在污染土壤修復中,單項修復技術的優勢發揮難度會加大,隨著聯合土壤修復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有效解決單項修復技術難題。在綜合土壤修復工作中可以采用多種植物組合的綜合修復方式。

3.原位土壤修復發展趨勢

如果原有土壤受到污染,需要將這些被污染的土壤挖掘出來,向其他地方轉移并進行凈化。這種技術形式是一種離場異位修復方式,但是在修復過程中需要的成本比較高,而且主要用于對表層土壤和水的修復,對于深層土壤和水的修復能力弱。針對這種情況可以采用原位修復技術進行,實現對不同污染程度的土壤進行修復。比如可以采用原位納米零價鐵技術、穩定化技術或者生物修復技術等。在這些技術中需要以原位生態修復技術為核心,為土壤修復工作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持。

綜上所述,我國在污染土壤修復研究方面主要分為物理修復、化學修復以及生物修復三種修復形式,對生態環境的恢復以及工農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時通過對土壤修復研究現狀來看,任何一種修復方式都具有一定的不足,難以廣泛推廣和應用,因此在未來的研究過程中,還需要加大研發力度,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保證土壤修復工作的普適性,促進修復技術的發展,為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