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有效治理重金屬土壤污染,我國投入大量資源用于Soil remediation,在長期實踐中,形成了多種類型的修復技術方案,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從相關科研機構公布的數據來看,我國受到Pb、Hg?等重金屬污染的耕地面積為2000?萬hm2,約占總體耕地面積的五分之一。重金屬對于人體有著極大的威脅,極易誘發癌癥等各類惡性疾病,例如20?世紀60?年代日本富山縣爆發的“痛痛病”,就是較為典型的重金屬中毒案件,而痛痛病的爆發與當地土壤污染有著直接關系。近些年來我國重金屬土壤污染事件頻發,廣東韶關鎘超標、湖南株洲鎘污染、湖南武岡市百名兒童鉛超標,重金屬土壤污染的危害性及高頻性,要求政府主管部門及相關企業必須做好污染治理與土壤修復工作。與其他土壤污染不同,重金屬土壤污染具有隱蔽性、長期性及不可逆轉性等特征,重金屬在土壤中的不斷富集,不僅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影響農作物產量,同時還會對地下水體造成污染。
目前重金屬土壤污染的治理大致可以劃分為兩種方式,一種為去除,一種為固化。去除是指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將重金屬從土壤中分離,達到修復土壤的目的;固化則是將重金屬限制在某一區域,以降低污染的危害性。近些年來,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重金屬土壤污染治理逐步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化學、物理、生物等治理方法不斷涌現,大大提升了重金屬土壤污染修復能力,有效控制了重金屬土壤污染的分布范圍,降低了環境風險與健康風險。?西班牙學者通過6?年時間,使用生物固體堆肥、糖酸鹽等改良劑,完成了對重金屬污染土壤的改良,并在改良過程中發現,部分改良劑有效提升了修復效率,明顯降低土壤重金屬的有效含量,降低重金屬的危害性。我國湘江水環境重金屬污染整治關鍵技術研究與綜合示范項目作為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國家級研究課題,廣泛開展了湘江流域重金屬土壤污染區域的修復工作,其中對于某稻田的修復工作效果明顯,水稻中Cd?含量下降63.8%,修復效果極為顯著,這些修復實踐活動充分證明重金屬土壤修復技術有著極好的實用性,切實滿足土壤保護的需求。
重金屬土壤污染修復技術在發展及長期的實踐中,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土壤修復效能不斷提升,修復成本得到管控。對重金屬土壤污染修復實踐的探討,有助于進一步理清修復技術的應用方式,理順重金屬土壤污染修復的基本流程,明確修復技術的應用重點,為后續相關修復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參考。